
子公司


ISO14000內審員培訓教程1.9
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環境因素評估
環境因素的評價
i. 評價基本原則
1、 不存在絕對標準和方法
將登記的環境因素、影響按規定的標準進行重要性評價,確定重大環境因素及影響,以便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。環境因素的重要性評估無絕對的標準或方法,在評估過程中,組織應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適當的評價方法。無論什么方法,只要能體現持續改進的精神并且能避免重大環境影響的遺漏,就應是適合于組織的有效方法。
2、 評價依據
▪環境方面考慮:
▪環境影響的規模(全球、全國、地域、廠內)
▪環境影響的嚴重性(一般、嚴重、災害)
▪發生的頻次(連續排放,每天至每周一次,每周至每月一次,每月至每年一次)
▪相關方的關注程度(極度、一般、不太關注)
▪環境影響持續時間(或可恢復時間的長短)(馬上、一月、一季、一年)
▪與環境法律法規(包括可能新頒布的)的差距
商業方面考慮
▪改變環境影響的技術難度
▪改變環境影響的經濟承受力
▪改變其他活動和過程將帶來的(好的或壞的)效果
▪相關方關注程度
▪公眾形象
▪因環境問題使組織存在的風險大小
上述各種評價依據和方法,單一使用很難滿足需求,組織可根據需要選擇其中幾種結合使用。
ii. 重要環境因素評價方法
以下介紹幾種僅供參考的評價方法
評估法1:
M=a×x(b,c,d,e中最大值)
式中M 為環境因素得分
a:發生的頻率
b:影響范圍及程度
c:影響的持續性(可逆轉性)
d:公眾的關注程度
e:與排放標準的比值
| 評價準則 | 評分說明 | 評分 |
| 發生的頻次a | 連續發生至每日一次 | 5 |
| 每日一次——每周一次 | 4 | |
| 每周一次——每月一次 | 3 | |
| 每月一次——每年一次 | 2 | |
| 一年以上發生一次 | 1 | |
| 影響范圍及程度b | 國家乃至全球性嚴重影響 | 5 |
| 省或市的嚴重的影響 | 4 | |
| 鎮區附近較嚴重的影響 | 3 | |
| 廠區附近較輕微的影響 | 2 | |
| 廠內影響 | 1 | |
| 影響的持續性或可逆轉性c | 一年以上可恢復或不可恢復 | 5 |
| 半年以上一年內恢復 | 4 | |
| 一周以上半年內恢復 | 3 | |
| 一天以上一周內恢復 | 2 | |
| 一天內可恢復 | 1 | |
| 公眾關注程度d | 國際高度關注 | 5 |
| 我國高度關注 | 4 | |
| 地區性關注 | 3 | |
| 廠區附近一般性關注 | 2 | |
| 不為關注 | 1 | |
| 與排放標準之比值(法規符合性)e | 超標(或屬違法行為) | 5 |
| ∈(80%,100%) | 4 | |
| ∈(50%,80%) | 3 | |
| ∈(20%,50%) | 2 | |
| <20% | 1 |
評價得分大于某一基準值為重要環境因素
評估法2:
ER=F×C=(O+D)×(I+L)
式中:ER為意外事故之風險評估
F:事故發生頻率
O:事故發生可能性
D:事故發生偵測可能性
C:影響危害性
I:影響范圍
L:影響程度
采用風險評估法評分的例子(適合負面的環境因素:如空氣/水污染等)
| 評價準則 | 評分說明 | 評分 |
| 發生的可能性O | 幾乎不發生或每年至多發生一次 | 1 |
| 每季可能發生一次 | 2 | |
| 每月可能發生一次 | 3 | |
| 每周可能發生一次 | 4 | |
| 每日可能發生一次或持續不斷發生 | 5 | |
| 偵測到的可能性D | 容易看聽聞到或有自動偵測設施且能精確量測 | 1 |
| 需接近看聽聞或有簡易攜帶式偵測設施且精度高 | 2 | |
| 需仔細看聽聞或有簡易攜帶式偵測設施 | 3 | |
| 無法看聽聞,且需設備才可偵測 | 4 | |
| 無法判別,需由專業人員及精密設備偵測 |
主站蜘蛛池模板:
伊金霍洛旗|
黔江区|
苗栗县|
黔东|
东港市|
平泉县|
弋阳县|
高阳县|
伊春市|
青海省|
南华县|
大庆市|
巫山县|
拜泉县|
永川市|
石屏县|
桐乡市|
南开区|
新郑市|
利津县|
乌鲁木齐县|
勃利县|
克东县|
凭祥市|
洛宁县|
文山县|
吉首市|
辉南县|
龙陵县|
曲阜市|
铜川市|
太湖县|
堆龙德庆县|
晋城|
禄劝|
博乐市|
彭泽县|
鄂州市|
岱山县|
楚雄市|
蒙阴县|
